首页  新闻动态  理论学习  媒体看理工  关注热点  相关下载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媒体看理工>>正文
《天津教育报》——“一带一路”“四个自信”用英语怎么说?这位老师告诉你
2019-12-10 16:21  

“经过两周的酝酿,即日起推出‘老徐牌’双语学‘习’2.0版本,分别由汉语版、双语版、英语版三部分构成。今天推出第一期,双语学‘习’——谈人类文明交流互鉴。”


近日,徐德伟的一条朋友圈再次引起他的学生和圈内同行的关注,学生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文明交流和互鉴观点的同时记忆单词,同行们则对徐德伟的翻译发表自己的见解,好不热闹。


小小朋友圈 思政大课堂


 


“2018年,全国教育工作大会召开不久,我就考虑教育大会精神会不会成为考试内容,便开始试着总结相关词汇。推出了第一个系列‘习近平谈教育’,包括教育强国、科技兴国等8个专题,没想到学生们非常感兴趣,于是双语学‘习’专栏就一直坚持到今天。”谈到做专栏的初衷,徐德伟这样说。


一年来,徐德伟围绕着国家发展中的大事,坚持更新,相关专题涵盖了社会、经济、法律、教育、文化等方方面面。“中国梦”“改革开放”“京津冀一体化”“雄安新区”“新中国成立70周年”等专题受到学生们的欢迎。


2018级计算机1班学生何天说:“有了特殊的语境,记单词就会变得更加容易。比如,opportunity(机会、机遇)这个词我就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大学生‘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自己的际遇,自己的使命’这句话中记住的。原本需要死记硬背的单词有了更加深刻的意义,同时,总书记的寄语也不断激励我们,更加努力认真地学习。”


为了让专栏内容更加贴近时代、贴近学生,徐德伟对每天发布的内容都要精挑细选,兼顾正确的思想导向和学生的兴趣点。一段话的翻译通常要经过反复推敲,他朋友圈中遍布全国各地的英语教育同行和英语学习者也加入讨论,再次提升翻译的准确度。


很多学生将“双语学‘习’”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素材。徐德伟说:“新时代,英语学科教育目的也在转变。二十年前,我们学英语是将西方的文化引入进来,而现在的学生学习英语还要将中国的文化传递出去,在更大的国际舞台上,用英语为中国发声,用外国语言讲述中国故事。他们要了解中国,了解中国的历史、政治、文化,更要了解如何用英语来表达。”


英语课堂里的“中国元素”


 


从今年10月开始,徐德伟的英语课上增加了一个新环节——“双语学‘习’”进课堂,每节课前十分钟,由两名学生翻译并讲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。经过一年的“熏陶”,以前觉得“高深”的政治词汇已经逐渐熟悉,讲解起来也越发得心应手。


学生们已经越来越熟悉徐德伟英语课上的“中国式”表达,而且这些内容更加受到大家的欢迎。


每次备课,徐德伟都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和生词,寻找其中能与思想政治内容的结合点,并以自然而巧妙的方式呈现在课堂上。


比如在讲到astronaut(宇航员)一词时,他又给出了taikonaut(中国宇航员)。徐德伟说:“这个词是在中国人进入太空后,在其他国家的报道中出现的。”由此,他引申出对文化自信乃至于“四个自信”的讲解。学生在他的启发下,很快掌握了“四个自信”的英语表达。


“以前觉得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’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’这样的词是非常难翻译的,在徐老师的讲解下我们发现,原来都能用已知词汇来表达。”一个学生说,徐德伟要求学生上课回答问题不用举手,越来越多的学生敢于尝试、敢于表达,经常是大半个班的学生站起来一起回答。


历史与政治也是徐德伟的兴趣所在,作为一名英语教师,他一直努力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。徐德伟说,新思想为英语课堂注入了新活力,在家国情怀的感染下,在人文素养的熏陶下,在文化自信的激励下,学生们爱上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,英语课堂有了中国魅力。


Tips: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英文表达是“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”,一开始叫“一带一路国家战略”,让人听起来有点“吞并他国市场只为中国服务”的意思,所以现在国家用的是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大家千万别再说国家战略了哦!“四个自信”的英文表达是“the confidence in the path, theory, system and culture”即“道路自信,理论自信,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”!顺序不要弄错了呀!

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徐老师

本报记者:刘佳

关闭窗口
最新通知  
图文速递 更多>>

天津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

联系我们:60215616

办公邮箱:jxc@tjut.edu.cn